信用证结算方式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应用,其优点在于为买卖双方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和便利,缺点则主要体现在手续复杂和风险依然存在等方面。以下是具体的分析:
优点
对出口商的好处
收款有保障:只要出口商按照信用证的要求提交了相符的单据,开证行就有义务付款,不受进口商经营状况或其他因素的影响,大大降低了出口商的收款风险。
便于资金融通:出口商在收到信用证后,可以凭此向银行申请打包贷款,用于备货生产;在交单后,还可以通过押汇等方式提前获得资金,加速资金周转。
对进口商的好处
保证货物质量:进口商可以通过信用证条款,对货物的品质、数量、包装、装运期等进行详细规定,只有出口商提交的单据证明其完全履行了合同义务,进口商才会付款,从而保证了所收到货物与合同规定相符。
控制交易进程:进口商可以在信用证中规定各种条款,如要求出口商提供特定的检验证书、运输单据等,以此控制出口商的交货时间和交货条件,确保交易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。
缺点
手续繁琐、费用较高
操作流程复杂:信用证的开立、修改、审核、交单、审单等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和银行的要求进行,手续繁琐,对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,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。
银行费用较多:涉及开证费、通知费、议付费、修改费等多种费用,对于一些金额较小的交易,这些费用可能会增加交易成本,降低利润空间。
存在一定风险
单据风险:信用证是纯粹的单据业务,银行只审核单据表面是否与信用证相符,而不关心货物的实际情况。如果出口商提供虚假单据或单据存在不符点,即使货物存在问题,进口商也可能面临付款后无法收到合格货物的风险。
软条款风险:有些信用证中可能包含一些隐蔽性的 “软条款”,如开证行有权在某些情况下单方面解除付款责任,或要求受益人提交一些难以获得的单据等,这会使受益人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,增加了收款的不确定性。
汇率风险:从合同签订到信用证结算完成,可能会经历较长时间,在此期间汇率可能发生波动,给买卖双方带来汇率风险。特别是对于远期信用证,汇率风险更为突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