强化风险防控,防范滥用与伪造 定期核查与盘点: 每月或每季度对合同章进行盘点,确保实物与登记记录一致,核对使用台账与实际合同是否匹配,发现异常及时排查; 若发现合同章遗失、被盗,需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,并发布声明(如登报或通过企业官网公告),声明该印章失效,避免他人冒用。 技术防伪措施: 选择正规刻章机构,使用带有防伪编码、防伪图案(如隐形纹、微缩文字)或芯片的合同章,提高伪造难度; 部分地区支持印章备案查询,可在公安机关官网或政务平台查询印章的备案信息,验证真伪。 禁止 “空白用印”:严禁在空白合同、空白纸张上加盖合同章,避免被他人擅自填写内容后引发法律纠纷。
规范保管流程,限制接触范围 专人专管:指定责任心强、岗位稳定的专人(如行政主管、法务专员等)负责合同章的日常保管,明确保管人的职责与责任,避免多人接触或随意交接。 物理防护:将合同章存放在带锁的保险柜或专用抽屉中,钥匙 / 密码由保管人单独持有,非工作时间严禁随意放置。如需临时交接,需通过书面登记(如《印章交接记录表》)明确交接人、接收人、时间及用途,避免 “无记录流转”。 禁止带出:原则上合同章不得带出企业办公场所,确因特殊情况(如异地签约)需带出的,需经企业负责人书面审批,由两人以上共同携带,并全程监督使用,返回后立即归还并登记使用情况。
准备材料: 企业、个体工商户:需提供营业执照副本原件(验原件),法人(负责人)、经办人的身份证件(中国内地居民二代身份证等,如法人本人申办,无需提交经办人身份证),刻章申请书或委托书(由法人签名)。若刻制合同专用章,还需提供开户许可证。 国家机关、人民团体:需提供省、市(区)编制委员会、政府文件、批文或本部门上一级主管单位的有关文件、有效凭证,单位负责人身份证件,业务经办人身份证件及单位负责人授权委托书(非单位负责人办理业务时提供)。
铜质:铜材质地坚硬、密度高,刻制时能呈现字体和图案的细节,线条清晰锐利,不易磨损变形。由于铜章质感厚重,且经过氧化后会形成独特的色泽(如古铜色),视觉上辨识度强,同时铜章的金属光泽也使其在盖章时与纸张形成明显反差,印记清晰易识别。